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亞當河鮭魚回流二日遊 - Day 1



鮭魚回流一詞最近在臺灣似乎很夯。其實對於旅遊淡旺季分明的 BC 省來説,每年秋天在氣候逐漸轉涼,遊客慢慢減少時,這個能夠在進入淡季前再賺一次人流熱潮的話題,總是會在當地居民口耳之中相傳好幾個禮拜。而今年 (2014) 適逢四年一次的大規模回流,其熱門度更是可見一斑,以至於最適合觀賞的 Salmon Arm 等地所有大小旅館都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全部被訂滿。偏偏此時接到一個台灣商會以及某大學校友會共同舉辦的活動咨詢,著實花費了一番心思才在不遠的甘露市 Kamloops 幫他們找到落腳處。也因應職務之便,順便把老婆孩子帶著,共同參與了這次的活動。

說來慚愧,溫哥華住了二十多年,旅遊業也涉足了好幾年,但是總苦無機會往内陸走走。連老婆孩子都因年初朋友來訪而共遊過洛磯山脈,唯獨我仍然踏不出這步。這次雖然依舊無法造訪班夫,但也牢牢地被 BC 省内陸的壯麗景象深切感動到。

周六一早五點半就起床整裝待發,少了幾分單純做遊客的期待與喜悅,心裏更多的是擔憂,畢竟兩台遊覽車將近100人的行程都是我規劃的,如果在這些環節之中出現什麽失誤,問題將是可大可小。就這樣帶著如此複雜忐忑的心情,開始踏上旅途。

連續跑了四、五個載客點,確認兩台車所有的遊客都上車了,我們便來到旅程第一天的第一個景點 - 位於 Mission / 米遜 的 西敏寺修道院  (Westminster Abbey)。

這個修道院是隸屬天主教本篤會的,本篤會教義之中很大一部份在於靈修的鍛煉,希望僧侶都能夠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上的必須品都盡量自己飼養、耕作。因此在還沒抵達山頂教會之前,已經在山腳下看到修道院所擁有的牧場。

動工於是 1953 年,設計師 Asbjorn Gathe 利用了 預鑄混泥土 的建築方式讓水泥石牆不加修飾,以最自然的方式裸露,不禁讓我想起日本安藤忠雄的設計風格。而造型則是仿佛一個曲折的屏風,凹凸凹凸的排列,堪稱奇特。


修道院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主教堂,鐘樓與神學院。神學院只收男生,課程由中學到大學,可以提供神學士文憑 。


四季分明的 BC 省到了秋天就是風雨不斷,造訪當日氣候也不好,陰陰的天氣三不五十飄點小雨。據同團資深攝影師説。這鐘樓在晴朗的藍天下拍照會格外漂亮,這也堅定了我明年夏天有空再來造訪的決心。




儘管晴天機會不多,但秋天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樹葉的色彩豐富艷麗。攀爬在神學院外牆的樹葉也都已深紅,當作背景,怎麽樣拍都是美



 除了比較實在生活所需的農作物,修道院也栽種了許多鮮豔的花卉。襯著背景逐漸轉黃的樹葉,又是另一幅畫面。


至於修道院主教堂内部,屋頂的結構式井字型的預鑄混泥土,從頂端向下延伸,穩固天花板讓其不塌陷。


教堂中心的最盡頭,如同其它的教堂一般,也是有主耶穌的雕像。但其特別處為利用兩條繩索由天花板懸吊而落,為減輕重量而設計的中空十字架,在這樣的高度上仿佛天主降世般地讓人敬仰。


每面牆上都有一扇高高的琉璃窗,玻璃的顔色又冷到暖逐漸變化,堪稱整個教堂最美的設計之一。



四周也有與裸露水泥相稱的混泥土浮雕,是一名叫做 Dustan Massey 的神父藝術家所製作的。鏗鏘有力的刀工,在昏黃的燈光與琉璃照射下,美的讓人無法放下相機。



教堂後面還有一條小路,大約步行五分鐘即可看到菲沙河谷,但忘情於教堂内的攝影,我完全沒有時間去瞧瞧。



小男模當然也要來兩張。儘管我們總是很低調的坐在遊覽車的最後方,但是這小朋友仍然逃不過車上也爺爺奶奶叔叔伯伯阿姨的眼睛,導致我很後悔選坐在車的最後,因爲每次上車,總是要和經過的每個長輩摟摟抱抱,High Five,握手玩蓋章。他們都笑著說全車最大的焦點就是咱們寳哥了。



告別了修道院,我們的第二站就是 Honeyview 蜂蜜園。BC 省花多,所以内陸的天然蜂蜜也是非常的有名。平時這個蜂蜜園還可以開放參觀,但是由於我們一次來了一百人,礙於時間有限,僅能自己四處看看,然後買買蜂蜜。

呼應萬聖節,門口一堆的南瓜實在美 (下圖是取自 Honeyview 臉書)。


下面這張就是我自己拍的了


小小的一個接待處分成兩個地方,一半是採蜜教學講解,這裡可以看到養蜂人的穿著,竟然還有小朋友版,是雇傭童工嗎?



最壯觀的就屬這面 “蜜蜂牆”,滿坑滿穀的蜜蜂


都是採完蜜以後經由下圖的這個通道從戶外來到這面蜂蜜牆裏的蜂窩



這裡的蜂蜜形形色色,有各種口味的天然蜜,也有調味蜜,都可以自由品嘗,來決定自己心裏最喜歡的味道。其中有一款咖啡口味的調味蜜,吃起來就覺得很有意思,不過最後我還是只買了苜蓿蜜保險一點...

儘管還沒進入内陸,但是一望無際的蜂蜜園已經讓人足夠心曠神怡了。


正式進入内陸,就是由這個名為 Hope (希望)的小鎮開始。一擡頭,看到那高聳入雲的高山環繞著,整個人除了讚嘆還是讚嘆。




這個小鎮最有名的地方就是拍攝 1982 名作 - 第一滴血 (藍波) 的地方。故事一開始藍波退役後發現他的戰友死於橙劑的後遺症,漫無目的地就是步入了這個小鎮。在電影裏也完全沒有更改名字地直接把 "Welcome to Hope" 的標誌攝入。我覺得對於一個越戰之後苦無工作與人生目的,又備受歧視的老兵故事來説,這樣的一個鎮名非常能夠呼應情節。

最讓人佩服的是這個鎮可以三十年如一日,依然保持著三十年前電影拍攝時的街道模樣。


有人說藍波第二集最賣座,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這第一集。歷經各種慘烈戰鬥歸來的老兵與一生住在山間小鎮只求安逸的警察形成一種強烈對比,個人的扭曲觀點加上公權力的濫用,造成了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衝突,充分反映越戰士兵回歸現實後的無奈與窘境。故事前半沉默的戰鬥,加上結尾一瞬間爆發的抱怨,讓觀衆在享受視覺衝擊後仍能直接地理解影片希望訴諸的主題。最讓我讚賞的是一套如此傳統的動作片,竟然可以在不殺一人 (除了一個意外摔死的)狀況下結束。

來到這個小鎮,站在這樣遼闊又寧靜的街道上,我好像有點明白這鎮上的警察會多怕陌生人闖入了... 


隨後到了 Merritt 的遊客中心,他們說這裡叫做瑪麗觀測所,夏天用來觀測森林是否發生火災,冬天觀測大雪道路情況。不過也因爲遊客都來這裡借廁所,所以也是關廁所。

下圖是在觀測所的停車場拍攝,遠處連綿的山脈真的是怎麽看都美。


觀測所的斜頂木屋設計溫馨可愛,裏面則買遊客的商品。



一路上寳哥都在撿石頭,在這裡更是撿了好幾顆他自己喜歡的特殊形狀款,自己排列在樓梯的欄杆上,我就幫他拍了一張。


傍晚抵達下榻酒店前,最後一站則是 Kamloops / 甘露市的人參養殖場。據説人參種植不易,必須要在非常特殊的環境才能夠生長,例如長期的日照,乾燥的氣候等。甘露市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它稱爲世界種植西洋參最大的產地之一。


由於遊客都以華人居多,老闆也是來自臺灣,所以這裡的商品處處可見中文。


第一次看到人參果與人參葉長什麽樣子



寳媽也借機來教育一下寳哥關於人參的知識



適逢夕陽西下,在等待其他團員才買人參的同時,發行天空美麗的顔色,專注的拍攝了好多張,晚餐後結束了這第一天的行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